心灵养分与生命教育
发布日期:2015-03-03浏览:1227
学校是一个小群体社会,孩子们之间单纯没有利益纷争的相处,也让喜好与否暴露无遗。能否跟朋友、玩伴有良好的互动,极大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情绪。因为成绩不好被群体孤立,或者因为方式不对成为众矢之的。如果父母又恰巧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心理陪伴,让孩子的情感有机会得到释放,孩子就会产生无助的感觉。
加之过度的宠爱和保护让孩子的抗压能力极为薄弱。不知如何跟人相处,抗压抗挫能力差,没有正向能量,孩子就会通过夸大情绪效应来反映自己的内心,动辄就扬言不上学了。
生命教育更重要
心理专家赵俪娟老师认为,生之为人,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是生命教育。现行家庭教育的现状是重视孩子的文化知识,给孩子充足的物质保障,却很少涉及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生命的宝贵和质量,生命的价值和方向,都只有笼统的解答。这很容易让孩子迷失,放纵自己的行为,对生命对自我没有责任感,以至于会厌学、弃学。
让孩子明白生命的真谛,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要求孩子学习,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再者,孩子都是天生的模仿者。如果父母是乐于学习、有乐趣之人,孩子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
行为。所谓上行下效,身教甚于言教,与孩子共同成长,是最有效的方法。
拒绝“唯一论”
“孩子永远是无辜的,他们拥有独立的个性,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不一样的个体,本来就是说不通的。”赵俪娟老师说。许多家长只告诉孩子你应该上学,却说不出应该上学的理由。孩子只有明白了学习真正的意义和方向,才会拥有发自内心的学习动力。
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习惯于把孩子放在一起比较,好和坏的划分界线,大概就是试卷上晃眼的红色数字。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比其他任何人都更加明白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哪里,孩子拥有的天赋是什么,“整齐划一”的标准只有一个,可是家长心中的弹性判断线却要时刻随着孩子自身情况有所调整。
在孩子寻求心理帮助的时候,张开双臂给孩子一个拥抱,一个完全接纳的姿态,更能化解孩子心中的疑惑和疙瘩。同样,作为老师,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因材施教。即使这个孩子学习能力不强,也要鼓励和相信他还有别的天赋和闪光点。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是钻石的不同切面。如果孩子得到足够的心灵关照,心思被看到被发现,身心协调,就能够很好地融入学校的环境。
文/李丽霞
透过这组逃学专题,我们想告诉家长,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个阶段或者时间段,生出不想上学或者厌学的情绪。我们能做的不是大为紧张和横加阻挠,而是需要真的静下来,看一看,孩子发生了什么?也许他在学校受到了伤害,也许同学之间的相处走入了困境,也许学习遇到了莫大的瓶颈……不管是什么原因,轮到父母都知道事件不可收拾时孩子已经经历了很久的心理暗夜和挣扎了。所以,不要雪上加霜啊!外来的风雨已经令他不堪应对,这个时候,家,必须是暖的;父母,必须是爱和在的。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告诉孩子:我在这里,我爱着你。我们不能改变外在的环境,能做到的就是让我们的孩子汲足爱的滋养,根基扎实,内在力量雄厚,以对抗外界恒在的雨怒风狂。